今年以來,大關縣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和階段任務,持續加碼發力,堅持警示、指導、監督、問責“四記重拳”出擊,從嚴問責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不住村、說假話、優親厚友假扶貧、材料造假“被脫貧”等“花架子”扶貧現象,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。
教育提醒“警示拳”。把每周一、周二作為“脫貧攻堅日”,分組開展“走訪、宣傳、幫扶”活動,通過扶貧領域專項督查、交叉檢查、教育提醒的方式,壓實幫扶單位、鄉鎮、村委及幫扶責任人責任;堅持“周報告、月通報、季約談、半年小結、年度考核”制度,對扶貧工作不務實、脫貧過程不扎實、精準識別不精準、脫貧結果不真實等問題進行通報曝光,持續釋放有腐必懲、有貪必肅的強烈信號。
掛片包鄉“指導拳”。成立大關縣進一步壓實脫貧攻堅工作責任專項紀律檢查領導小組,由縣紀委書記任組長,縣紀委副書記任副組長,成員由紀委常委、監委委員及相關委室負責人組成。實行副書記、副主任掛片,縣紀委常委、監委委員包鄉,負責扶貧工作監督和問題線索處置。
明察暗訪“監督拳”。成立9個扶貧領域專項督查組、27名督查人才庫,對17個扶貧領域職能部門、9個鄉鎮不間斷開展明察暗訪,深挖細查扶貧領域違紀問題線索,嚴查扶貧干部“甩手”作風,打通扶貧政策落實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速查快辦“問責拳”。建立速查快辦機制,堅持“順著問題查、順著項目查、順著資金查”的思路,對扶貧領域問題線索進行“大起底”,做到快查、快審、快處;對搞數字脫貧、虛假脫貧的,發現一起、查處一起,堅決斬斷伸向扶貧領域的“黑手”,護好貧困群眾的“奶酪”。(呂昭黎)